近十年来,美国和欧盟的医疗市场一直保持在一个平稳发展的水平,金砖四国的市场也已经成熟,很多有远见的医疗设备制造商慢慢将眼光转向了包括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越南等十个国家组成的东南亚国家联盟。
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合计人口超过6.2亿,约是美国人口的两倍,比欧盟多1亿。汇总GDP最高2.3万亿,相当于中国的四分之一,相比欧盟的负增长和美国不到2%的增长,东南亚国家联盟去年区域GDP增长约6%。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个人平均所得增长形成了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。2010年中产阶级占东盟局部人口的约22%,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62%。发展的繁荣意味着更多的健康卫生花费,这就能带来区域医疗设备市场的发展。2013年,东盟医疗设备市场价值超过了45亿美元,预测到2017年底这一数字将增加到80亿美元。
西方式疾病普遍流行于亚洲。增长的寿命和收入导致亚洲人慢慢接纳西方习惯——过度饮食,进食快餐,抽烟和减少锻炼等导致亚洲出现了许多高风险的生活习惯疾病,其中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增长最为明显。全球3.7亿诊断出患有糖尿病的人,近2亿在亚洲。西方设备厂商已经生产可诊断这些疾病的产品,所以东盟国家非常欢迎相关市场的加入。
新加坡医疗体系的设计较为复杂,从低到高逐级上升,不同级别的医生或医院所承担的责任不同。虽然只有560万人口,但新加坡的医疗保健花费在2012年达到了近130亿美元,接近许多如菲律宾和泰国等有更多人口国家的医疗总支出。在2013年,人均医疗保健花费总值超过2400美元,相比十年前翻了近四翻,医疗设备市场总价值有6亿美元。在新加坡,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中80%由约1900家私立诊所覆盖。18家公立综合医院负责了余下的覆盖范围。该国有七个公立医院和六个国家专业中心。随着政府提供大量补贴和专门的项目,这里有四级医疗赔偿。
由于金砖四国的医疗设备市场趋于饱和,原始设备制造商应该关注于下一个新兴医疗技术市场。由于较多的人口,增长的中产阶级,更频发的西式疾病和日益增加的医疗保健花费,东盟国家是吸引人的市场。大部分顶级医疗设备公司向东盟国家发展。随着该区域的医疗技术市场继续增长,其他公司也希望跟风支持东盟国家的医疗产业,提升东南亚地区的医疗水平及技术。
从近五年内中新双边进出口贸易额看,2014年开始有一些下降的趋势,但2016年双边贸易额仍与2012年基本持平,可见即使有些下降,但其总体水平并没有大幅度的降低。2017年1-3月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28.9亿美元,同比(2016年)增长22.6%。其中,新加坡对中国出口122.8亿美元,同比增长30.2%,占其出口总额的13.8%;新加坡自中国进口106.1亿美元,同比增长14.9%,占其进口总额的13.7%,增长幅度大,上升趋势明显,可见中新双边进出口发展前景仍将处于积极乐观的状态。
|